解密連續纏繞管道工藝:如何實現360°無薄弱層?
解密連續纏繞管道工藝:如何實現 360° 無薄弱層?
在管道制造領域,連續纏繞工藝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獨特的優勢,逐漸成為行業的焦點。這種工藝能夠實現管道 360° 無薄弱層,大大提升了管道的質量與使用壽命。接下來,我們將深入探索連續纏繞管道工藝的奧秘。
連續纏繞工藝的基本原理
連續纏繞工藝是在循環鋼帶組成的連續輸出模具上,把熱固性樹脂、連續纖維、短切纖維和石英砂按逐層疊加以 “3D 打印” 的方式連續鋪層,形成致密一體管壁的管材生產方法。它與傳統工藝不同,采用連續法生產,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。整個流程從供料、纏繞、固化到切割、檢測,都實現了高度自動化控制,一條生產線通常僅需 5 - 8 人就能完成全程操作。在纏繞過程中,連續纖維和短切纖維相互配合,熱固性樹脂作為基體,將各種材料牢固地粘結在一起,為形成無薄弱層的管道奠定了基礎。
連續纏繞工藝的優勢
連續纏繞工藝生產的管道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。連續纖維在管道結構中提供了強大的軸向和環向強度,短切纖維則進一步增強了材料的整體韌性,使管道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和外力沖擊。在大管徑管道制造方面,連續纏繞工藝優勢明顯。實際應用中,直徑超過 dn2000 的管道大量應用在引水、給水、海水淡化等領域,尤其是在上海、江蘇、福建等地區的有壓污水、輸水管道領域廣泛運用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由于其連續生產的特性,該工藝能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料產生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資源利用率。
實現 360° 無薄弱層的關鍵因素
材料選擇與配比
合適的材料是實現無薄弱層的首要條件。在樹脂選擇上,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不同類型的樹脂。例如,在地下排污管以及海底鋪設等基礎設施的玻璃鋼管的樹脂,必須采用乙烯基酯樹脂或類似性能的樹脂。因為這類樹脂具有更好的耐腐蝕性,能夠確保管道在惡劣環境下長期穩定運行。對于纖維材料,連續纖維和短切纖維的質量和比例也至關重要。優質的纖維能夠提供更強的強度支撐,合理的比例搭配可以使管道在各個方向上的性能更加均衡,避免出現局部薄弱區域。
纏繞角度與層數設計
纏繞角度和層數的精準設計是實現無薄弱層的核心。通過精確計算和模擬,確定連續纖維和短切纖維在不同層的纏繞角度,使管道在承受各種應力時,各層纖維能夠協同工作,均勻分擔負荷。在一些對壓力要求較高的管道中,需要增加纏繞層數,并合理分配各層纖維的纏繞角度,以增強管道的抗壓能力,確保在 360° 范圍內都不存在薄弱點。
固化過程控制
固化過程對管道質量影響重大。在連續纏繞工藝中,樹脂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和溫度條件下完成固化,以保證各層材料之間的粘結牢固。這就要求對固化過程進行嚴格控制,包括樹脂的凝膠時間、放熱峰溫度等參數。管徑越小,連續纏繞速度越快,對樹脂凝膠時間的要求越短,需保證樹脂在纏繞、復合之前不發生凝膠,到達夾砂工序之前完成凝膠,否則會因內外層固化時間差產生應力,造成開裂、白斑等缺陷,從而形成薄弱層。
與傳統工藝的對比
傳統的定長纏繞工藝在管道制造中存在一些局限性。定長纏繞是在長度一定的管模上進行螺旋纏繞和 / 或環向纏繞,玻璃纖維浸透樹脂后按設計的線型有規律地鋪覆在芯模表面。這種工藝容易在管道兩端產生螺紋過渡區,成為管道破壞的薄弱區域,往往需要切除管道兩端較長的薄弱區,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費和工業垃圾,增加加工成本。而連續纏繞工藝避免了這種情況,通過連續的鋪層和固化,形成的管道整體結構更加均勻,不存在因工藝導致的明顯薄弱點。
連續纏繞管道工藝通過科學合理的材料選擇、精準的纏繞設計以及嚴格的固化控制,成功實現了 360° 無薄弱層,為管道制造帶來了更高的質量標準和更廣闊的應用前景。無論是在供水、排水還是化工、能源等領域,這種工藝制造的管道都將憑借其優異的性能,發揮重要作用,推動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。
上一篇: 國家哪些標準規范強制要求使用玻璃鋼管道?
下一篇: 管道環剛度≥10000Pa是怎么做到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