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農牧場使用100立方化糞池,雜物分離的特別提醒
新疆農牧場使用 100 立方化糞池,雜物分離的特別提醒
在新疆農牧場運行 100 立方化糞池(核心為玻璃鋼化糞池)時,雜物分離是保障設備穩定的關鍵環節。農牧場污水中混有大量牲畜糞便、秸稈、毛發、沙塵(新疆多風沙)等雜物,若未有效分離,易導致化糞池管道堵塞、污泥板結、玻璃鋼罐體磨損,甚至影響污水凈化效果。結合新疆地域特點與農牧場生產場景,做好雜物分離工作,能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維護成本,確保化糞池適配農牧場污水特性。
一、認清農牧場雜物特性與危害:針對性分離的前提
新疆農牧場化糞池面臨的雜物,具有 “種類多、數量大、易板結” 的顯著特點。一是固體雜質占比高,如牲畜圈舍沖洗污水中,含有大量秸稈、干草、飼料殘渣(每立方米污水中雜質含量可達 50-100g),且顆粒大小不均(從幾毫米到十幾厘米不等);二是纖維類雜物易纏繞,如牛羊毛發、編織袋碎片等,這類雜物隨污水流動時,易纏繞在管道閥門或化糞池內部部件上;三是混合沙塵后易板結,新疆多風沙,沙塵隨雨水或沖洗水進入污水,與糞便、秸稈混合后,會形成堅硬板結物,沉積在化糞池底部,難以清理。
這些雜物若未分離,會對 100 立方化糞池造成多重危害。首先,堵塞管道與設備,秸稈、毛發等雜物易卡在玻璃鋼化糞池進水管道、出水閥門或預處理格柵中,導致污水流動受阻,甚至出現污水外溢,污染農牧場土壤與牧草(新疆草原生態敏感,污染后恢復難度大);其次,加速污泥板結,板結雜物會包裹化糞池內的活性污泥,阻礙厭氧菌群與有機物接觸,導致污水處理效率下降 30%-50%,COD 去除率從 60% 降至 30% 以下;最后,磨損玻璃鋼罐體,大顆粒雜物(如石子、堅硬秸稈)隨污水流動時,會不斷摩擦罐體內壁,破壞防腐涂層,縮短罐體使用壽命(原本 15 年的使用壽命可能縮短至 8-10 年)。
此外,雜物未分離還會增加后期維護難度與成本。新疆農牧場多位于偏遠區域,化糞池清掏需依賴專業設備,若罐內雜物過多,清掏周期會從 1.5 年縮短至 6-8 個月,單次清掏費用增加 20%-30%;且板結雜物需用高壓水槍或機械破碎才能清理,過程中可能損傷玻璃鋼罐體,進一步增加維修成本,影響農牧場正常生產運營。
二、前端分離:從源頭攔截雜物的核心措施
(一)分級預處理:適配農牧場雜物特點的分離系統
在化糞池進水端搭建 “三級預處理系統”,層層攔截不同類型雜物。第一級為 “粗格柵過濾”,在圈舍污水出口或化糞池進水主管上安裝機械粗格柵(柵隙 10-15mm),攔截秸稈、干草、大顆粒飼料殘渣等,格柵需選用不銹鋼材質(耐牲畜糞便腐蝕),且配備自動清渣裝置(新疆農牧場面積大,人工清理效率低),清渣頻率設置為每 2 小時 1 次,避免雜物堆積堵塞;第二級為 “細格柵過濾”,在粗格柵后安裝細格柵(柵隙 3-5mm),攔截毛發、小顆粒沙塵等,細格柵需每周人工清理 1 次,清理時需注意避免格柵變形(可用軟毛刷配合清水沖洗);第三級為 “沉砂池分離”,在細格柵后建設小型沉砂池(容積約 5 立方,停留時間 30 分鐘),利用重力分離污水中的沙塵、石子等比重較大的雜物,沉砂池底部需設置排砂閥,每日排砂 1 次,防止沙塵沉積板結。
針對新疆風沙特點,強化預處理系統的防塵防護。粗格柵、細格柵的電機與傳動部件需加裝防塵罩(防止沙塵進入導致卡頓),防塵罩需每周清理 1 次;沉砂池頂部需加蓋密封蓋板,蓋板周邊用密封條密封,避免風沙落入池內,同時減少異味溢出;預處理系統的管道需選用耐磨玻璃鋼夾砂管(抵御沙塵與雜物摩擦),管道轉彎處需設置檢修口,便于后期清理堵塞的雜物。
(二)生產環節配合:減少雜物進入污水的運營調整
結合農牧場生產流程,調整操作習慣減少雜物產生。在牲畜圈舍日常清理時,先人工撿拾秸稈、干草、編織袋等大塊雜物,再進行沖洗(避免將大塊雜物直接沖入污水系統);飼料投喂時,控制飼料顆粒大小(避免過大顆粒未被食用進入污水),且及時清理圈舍周邊散落的飼料,減少雜物來源;新疆農牧場春季(3-5 月)風沙大,需在圈舍通風口、污水池周邊加裝防風網,減少沙塵進入污水,同時定期清理污水收集池周邊的沙塵,避免雨水沖刷帶入。
對特殊生產環節產生的高雜物污水,單獨收集處理。農牧場青貯飼料加工、牧草收割清洗等環節產生的污水,雜物含量極高(秸稈、牧草碎片占比超 50%),需單獨建設收集池,經人工分揀去除大塊雜物后,再接入化糞池預處理系統;牲畜屠宰廢水需先經過濾棉過濾(攔截毛發、內臟碎片),再進入預處理系統,避免這類高雜質污水直接沖擊化糞池,影響分離效果。
三、中端優化:提升化糞池內部雜物分離能力的措施
(一)化糞池結構改造:適配農牧場雜物分離的設計調整
對 10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進行內部結構改造,增強雜物分離與沉積能力。將傳統單格化糞池改造為 “三格串聯式結構”,第一格(進水格)容積占比 30%,內部設置 “擋流板 + 斜板沉淀裝置”,擋流板減緩污水流速(避免雜物隨水流沖擊后續格室),斜板沉淀裝置加速毛發、細小沙塵等雜物的沉降;第二格(反應格)容積占比 50%,作為主要反應區,內部安裝折流板,延長污水停留時間,同時防止已沉降的雜物再次被水流卷起;第三格(出水格)容積占比 20%,設置 “過濾篩網 + 導流板”,最后攔截未沉降的細小雜物,篩網需選用耐腐蝕尼龍材質(孔徑 2mm),每月打開檢修口清理 1 次。
針對新疆冬季低溫特點,優化化糞池保溫與防結冰設計。在化糞池罐體外側包裹 5-8cm 厚巖棉保溫層,進水格、反應格的斜板與折流板需加裝電伴熱條(功率 10W/m),溫度控制在 5℃以上,防止冬季污水結冰導致雜物與冰層混合,難以分離;化糞池檢修口需選用保溫蓋板,蓋板內側鋪設保溫棉,避免冬季開啟檢修口時冷空氣進入,導致罐內水溫驟降。
(二)運行參數調整:促進雜物沉降的操作優化
動態調整化糞池進水負荷與停留時間,提升雜物分離效果。新疆農牧場污水量隨季節波動大(夏季灌溉期污水量增加,冬季減少),需根據實際水量調整進水頻率,避免進水負荷過高(瞬時流量超 5 立方 / 小時)導致水流過快,雜物無法沉降;將污水在化糞池內的總停留時間從 12 小時延長至 14 小時,其中進水格停留時間控制在 4 小時,確保足夠時間沉降大塊與重質雜物;冬季低溫時,適當降低進水負荷(降至設計值的 80%),同時延長停留時間至 16 小時,抵消低溫對雜物沉降的影響。
定期對化糞池進行 “反沖洗”,防止雜物板結。每季度選擇晴天(新疆冬季晴天多,利于操作),關閉化糞池進水閥,用清水從出水格反向沖洗至進水格,沖洗水壓控制在 1-1.5MPa,通過水流擾動松散沉積的雜物,便于后續清掏;反沖洗后需靜置 24 小時,待雜物重新沉降后,再恢復正常進水,反沖洗過程中需注意觀察玻璃鋼罐體有無滲漏(避免水壓過高導致罐壁損傷)。
四、后端維護:保障分離系統長期有效的關鍵
(一)定期檢查與清理:適配新疆農牧場周期的維護計劃
制定 “月度 - 季度 - 年度” 三級維護計劃,確保分離系統穩定運行。月度維護:重點檢查粗格柵、細格柵的運行狀態(電機是否異響、清渣裝置是否正常),清理沉砂池與化糞池進水格的沉積雜物,檢查預處理管道是否堵塞(可用管道內窺鏡檢測);季度維護:徹底清理細格柵與化糞池出水格的篩網,檢查斜板、折流板是否變形(變形需及時校正),對預處理系統的電機與傳動部件進行潤滑(選用耐低溫潤滑脂,適應新疆冬季環境);年度維護:對整個分離系統進行全面檢修,更換老化的格柵、篩網與密封件,清理化糞池內的板結雜物,檢查玻璃鋼罐體防腐涂層(若有磨損,需補涂抗腐蝕涂料)。
結合新疆農牧場生產周期,調整維護時間。避免在牧草收割期(夏季 6-8 月)、牲畜出欄期(秋季 9-10 月)進行大型維護,選擇冬季(12-2 月)或春季(3 月)農閑時段開展年度維護,減少對生產的影響;維護前需提前儲備備用格柵、篩網等部件(新疆農牧場偏遠,配件采購周期長),確保維護工作順利推進。
(二)故障應急處理:針對雜物堵塞的快速響應
建立雜物堵塞應急處理流程,減少停機時間。若粗格柵、細格柵因雜物堵塞停止運行,需立即停機,人工清理格柵上的雜物(清理時需佩戴防滑手套,避免滑倒),清理后檢查電機是否損壞,無問題再重啟;若化糞池進水管道堵塞,需關閉管道兩端閥門,用高壓水槍(水壓 2MPa)從檢修口反向沖洗,若堵塞嚴重,需拆解管道分段清理,清理后需檢查管道接口密封情況(重新纏繞密封帶);新疆冬季若管道因雜物與結冰混合堵塞,需先用 50℃左右的溫水澆灌管道解凍,再進行沖洗,禁止用明火烘烤(防止管道開裂)。
對分離系統故障導致的化糞池異常,及時采取補救措施。若因預處理系統故障,大量雜物進入化糞池導致出水渾濁、異味明顯,需立即停止向化糞池進水,啟用應急調節池(農牧場需提前建設,容積約 10 立方)暫存污水,同時人工清理化糞池內的雜物(可用撈渣網配合高壓水槍);清理后向化糞池內投加適量厭氧菌種(每立方水 200g),補充因雜物沖擊失活的菌群,24 小時后檢測出水水質,達標后再逐步恢復進水,避免超標污水排放污染周邊環境。
總之,新疆農牧場 100 立方化糞池的雜物分離,需結合農牧場雜物特點與新疆地域環境,從前端預處理、中端結構優化到后端維護,構建全流程分離體系。只有重視雜物分離工作,才能有效減少設備故障、降低維護成本,確保化糞池長期穩定運行,為新疆農牧場的環保運營與生態保護提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