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驗分享:一位新疆老站長總結的100立方設備維護心得
經驗分享:一位新疆老站長總結的 100 立方設備維護心得
我在新疆南疆某農牧場負責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(核心是玻璃鋼化糞池)運維已有 8 年,從最初面對風沙、低溫手忙腳亂,到現在能提前預判故障、穩穩控制成本,踩過不少坑,也攢下些實用心得。新疆的設備維護和內地不一樣,極端氣候、偏遠地域、特殊水質都是繞不開的坎,下面這些心得,都是我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摸索出來的,希望能幫到和我一樣在新疆守著污水處理設備的同行。
一、日常巡查:跟著新疆季節走,重點永遠不跑偏
(一)春季風沙季:“防沙” 比 “修設備” 更重要
每年 3 到 5 月,新疆的風沙能把人吹得睜不開眼,這時候設備最容易出的問題就是沙塵堵塞。我總結的經驗是:巡查時要 “盯緊三個地方”。第一個是玻璃鋼化糞池的檢修口,必須每天檢查密封膠條有沒有被風沙磨壞,一旦發現裂縫,馬上用耐候密封膠補好,不然沙塵灌進罐里,會和污泥混在一起板結,后期清理得費大勁;第二個是風機進風口的濾網,以前我每周清理一次,結果風沙大的時候 3 天就堵了,后來改成每天用壓縮空氣吹一次,風機就再也沒因為沙塵卡過殼;第三個是進水格柵,農牧場的污水里總有秸稈、毛發,風沙一吹還會裹著沙塵,我會在格柵旁放個小耙子,巡查時順手清理,避免雜物堆積堵管道 —— 記住,春季防住沙,后期少修 80% 的故障。
另外,春季氣溫回升,玻璃鋼化糞池里的菌群也開始 “醒過來”,這時候要多留意罐內水溫。我在罐壁裝了個簡易溫度計,每天早上看一眼,只要水溫低于 8℃,就提前開啟伴熱裝置(別等降到 5℃再開,新疆的溫差大,溫度降得比你想的快),再投一小把厭氧菌種,幫助菌群恢復活性。要是等水溫太低菌群失活了,出水 COD 一下就上去了,再調回來得花好幾天。
(二)冬季低溫期:“保溫” 和 “防凍” 要做在前面
新疆的冬天能到 - 30℃,設備凍裂是常有的事,我早年沒經驗,就吃過玻璃鋼化糞池管道凍裂的虧,維修花了 2 萬多,還影響了周邊牧場的污水排放。現在我總結出 “三提前” 原則:第一,10 月底就給設備 “穿棉襖”,玻璃鋼化糞池外側裹 5 厘米厚的巖棉,管道纏上帶鋁箔的保溫棉,接口處多纏兩層,尤其是閥門和彎頭,這些地方最容易凍;第二,提前一周測試伴熱系統,把伴熱電纜的溫度設到 8℃自動啟動,別等管道結冰了再開,那時候伴熱也救不回來,還可能把電纜燒了;第三,提前清理設備周邊的積雪,積雪融化后滲到保溫層里,會降低保溫效果,凍天里還會結冰把保溫棉凍硬,我會在設備周圍搭個簡易擋雪棚,既擋雪又擋風。
冬季巡查還有個小細節:每天要摸一摸玻璃鋼化糞池的罐壁。正常情況下罐壁是溫的,如果某一塊冰涼,大概率是保溫層破了或者伴熱沒覆蓋到,得趕緊補修。有一年冬天,我摸罐壁發現靠近底部的地方冰涼,拆開保溫層一看,伴熱電纜斷了一截,幸好發現及時,沒凍裂罐體 —— 新疆的冬天,設備出問題修起來太費勁,多摸多查準沒錯。
二、故障應對:新疆的問題有新疆的招,別死搬手冊
(一)管道結垢堵了:別硬通,用 “新疆土辦法”
新疆的水質硬,鈣鎂離子多,時間長了管道里會結厚厚的垢,用高壓水槍沖有時候都沖不動。我試過不少辦法,最后發現個 “土招” 特別管用:提前在預處理池里加少量食用醋(每立方水加 500 毫升),醋能軟化水垢,再配合高壓水槍沖洗,管道一下就通了。不過要注意,加醋后要監測玻璃鋼化糞池的 pH 值,要是低于 6.5,就投點碳酸氫鈉調一調,別影響罐里的菌群。
還有一次,玻璃鋼化糞池的出水管道堵了,拆開一看全是鈣化的污泥,硬摳根本摳不動。我想起牧場里常用羊糞發酵升溫,就試著把發酵后的熱羊糞裹在管道外面,再用塑料布包嚴實,利用羊糞的熱量軟化水垢,兩小時后再用清水沖,管道居然通了。這辦法雖然土,但在新疆偏遠地方,沒有專業設備的時候,特別好用 —— 咱們運維設備,不能只看手冊,得結合當地能找到的資源想辦法。
(二)玻璃鋼化糞池異味大:先找 “源頭” 再動手
有時候玻璃鋼化糞池會飄出臭雞蛋味,新手可能會直接加除臭劑,但我發現,在新疆多數時候不是除臭劑的問題,而是 “通風” 或 “菌群” 出了問題。如果是夏季高溫,異味大概率是罐內沼氣太多沒排出去,我會打開檢修口的小通風孔,再用個小風扇對著孔吹,加速氣體流通,異味很快就散了;如果是冬季,異味可能是菌群活性低,有機物分解不徹底,這時候加除臭劑沒用,得投點耐低溫的菌劑,再把水溫提一提,菌群活躍了,異味自然就沒了。
有一年夏天,設備異味特別大,我檢查了半天,發現是玻璃鋼化糞池的沼氣出口被風沙堵了,沼氣排不出去,全從檢修口冒出來了。清理完出口,再在出口裝個防塵網,異味一下就沒了 —— 在新疆,很多故障都和風沙、低溫有關,別上來就用復雜的辦法,先檢查最基礎的地方,往往問題就在那。
三、成本控制:新疆運維錢要花在刀刃上,別瞎浪費
(一)人工交通成本高:搞 “區域協作”,別單打獨斗
我們農牧場離縣城有 80 多公里,以前設備有問題,喊維修師傅過來,光往返路費就要 200 多,還得等半天。后來我聯系了周邊 3 個有同樣設備的牧場,一起湊錢請了個兼職運維師傅,師傅常駐附近的鄉鎮,誰家設備有問題,半小時就能到,費用四家分攤,一年下來,單個人工成本比以前少了 60%。
另外,巡查也不用每天跑現場。我在設備上裝了個簡單的遠程監控,能看玻璃鋼化糞池的液位和水溫,正常情況下每周去現場巡檢一次就行,要是監控提示異常,再過去處理。這樣一來,每月的油費能省 300 多 —— 新疆地廣人稀,運維設備別想著 “自己扛”,聯合周邊一起干,成本能降不少。
(二)耗材別瞎換:能修就修,能再生就再生
以前我按手冊說的,石英砂濾料一年一換,后來發現太浪費了。新疆的石英砂質量好,只是表面沾了雜質,我就每年把濾料倒出來,用清水沖洗干凈,再用篩子篩掉碎的,剩下的還能再用兩年,年濾料費用從 1500 元降到了 500 元。活性炭濾料也是,我找了個舊鐵鍋,把用過的活性炭放在鍋里炒一炒(溫度別太高,800℃左右),炒完后吸附能力能恢復 70%,又能再用 3 個月 —— 在新疆買耗材不方便,還貴,能省就省,只要不影響設備運行,沒必要追求 “全新”。
還有玻璃鋼化糞池的清掏,以前我每年請人清一次,后來發現農牧場的污泥里全是牲畜糞便,特別適合堆肥。我就在設備旁邊建了個小堆肥棚,清掏的污泥加些秸稈腐熟后,能當牧場的肥料,不僅省了清掏費,還能給牧場省點肥料錢 —— 運維設備不光要想著 “花錢修”,還要想著 “變廢為寶”,這樣才能把成本降下來。
四、長期運維:對設備要 “像對老朋友一樣”,多了解多用心
8 年下來,我覺得維護設備和交朋友一樣,得摸透它的 “脾氣”。比如我負責的這臺 100 立方設備,一到刮西北風,風機電流就會比平時高 0.5A,我知道這是風沙要來了,會提前把濾網清理干凈;一到冬季降溫前,玻璃鋼化糞池的液位會比平時略高,我知道這是水溫低污水密度大,會提前降低進水負荷 —— 這些小細節,手冊上不會寫,只有天天守著它,才能慢慢發現。
另外,我還建了個 “設備日記”,每天記錄玻璃鋼化糞池的液位、水溫、進出水 COD,每周記錄水泵電流、風機壓力。時間長了,一看數據曲線就知道設備有沒有問題。有一次,我發現水泵電流連續 3 天每天上升 0.2A,雖然還在正常范圍,但我知道這是葉輪要出問題了,趕緊拆開檢查,發現葉輪上沾了不少沙塵,清理后電流就恢復正常了 —— 很多故障都是慢慢發展的,有了 “設備日記”,就能提前發現,避免小問題變成大故障。
在新疆運維 100 立方設備,沒有什么 “捷徑”,無非是多跑現場、多總結經驗,把設備的 “脾氣” 摸透,把新疆的氣候、水質特點搞清楚。有時候可能會累點、麻煩點,但看著設備穩穩運行,周邊的牧場、農田不受污水影響,心里就特別踏實。希望我的這些心得,能幫到更多在新疆堅守的同行,咱們一起把設備維護好,為新疆的生態保護出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