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運行:新疆100立方污水處理設備防凍保溫操作指南
冬季運行:新疆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防凍保溫操作指南
新疆冬季嚴寒漫長,最低氣溫可達 - 30℃以下,凍土深度普遍達 1-2.5 米,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(核心含玻璃鋼化糞池)若未做好防凍保溫,易出現罐體凍裂、管道凍結、部件損壞等問題,導致設備停運甚至報廢。掌握科學的防凍保溫操作方法,能確保設備冬季穩定運行,延長使用壽命,避免因凍害造成經濟損失。
一、玻璃鋼化糞池主體防凍:筑牢核心防護,抵御低溫侵蝕
新疆冬季需對 10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罐體進行全面保溫,隔絕低溫侵襲。優先選用 5-8cm 厚的巖棉保溫板包裹罐體,保溫板需覆蓋罐體所有表面,接縫處用耐高溫膠帶密封(搭接寬度≥10cm),外側再纏繞 2 層防水篷布(耐低溫 - 40℃),并用繃帶每隔 50cm 固定,防止寒風灌入或篷布被風吹落;罐體頂部檢修口需更換為保溫蓋板(內置 3cm 厚聚苯板),蓋板與罐體接觸處加裝橡膠密封條,減少冷空氣進入。
針對不同區域凍土深度,調整罐體基礎防凍措施。北疆凍土深度 1.5-2.5 米,需在罐體基礎周邊開挖 30cm 寬、50cm 深的溝槽,填入膨脹珍珠巖(導熱系數≤0.04W/(m?K)),形成保溫層;南疆凍土深度 1-1.5 米,可在基礎表面鋪設 20cm 厚的聚苯板,再覆蓋素土壓實,防止基礎周邊土壤凍結膨脹擠壓罐體;定期檢查基礎周邊土壤,若發現有凍鼓現象,需及時補充保溫材料,避免罐體傾斜。
冬季運行中需監控罐體內水溫,保障微生物活性。在玻璃鋼化糞池內部安裝溫度傳感器(量程 - 40℃至 50℃),實時監測污水溫度,若水溫低于 5℃,需啟動罐體伴熱裝置(如鋪設電伴熱帶,功率 20W/m,溫度控制在 10-15℃);每日記錄水溫數據,若連續 3 天水溫低于 5℃,需增加伴熱功率或在罐體外側額外包裹一層保溫棉,確保污水溫度滿足微生物處理需求(冬季微生物活性需水溫≥5℃)。
二、進出水管道防凍:雙重保障,避免凍結堵塞
新疆冬季污水處理設備管道防凍需 “埋深 + 保溫” 雙管齊下,確保污水順暢輸送。管道埋深需嚴格按當地凍土深度設計,北疆地區管道埋深≥2.5 米,南疆≥1.5 米,若管道埋深不足,需在管道外側套 60-80mm 厚的聚氨酯保溫管(高密度型號,導熱系數≤0.024W/(m?K)),保溫管接口處用熱熔焊接密封,再纏繞防水膠帶,防止雨雪滲入影響保溫效果;管道轉彎處需額外包裹 5cm 厚的保溫棉,減少低溫集中侵襲。
安裝管道伴熱系統,應對極端低溫天氣。在進水管道與出水管道外側鋪設自限溫電伴熱帶(工作溫度 - 30℃至 65℃),伴熱帶需緊貼管道表面,用鋁箔膠帶固定,外側再套保溫管;伴熱系統需與溫度控制器聯動,當管道外壁溫度低于 0℃時自動啟動,高于 5℃時自動關閉,避免電能浪費;定期檢查伴熱帶運行狀態,若發現局部不發熱,需及時更換故障段,防止管道凍結。
冬季需加強管道巡檢,及時處理凍結隱患。每日巡檢管道沿線,重點檢查閥門、接口等易凍部位,若發現地面有積雪融化異常或管道外壁結霜,需用紅外測溫儀檢測管道內部溫度,若溫度低于 0℃,需用 50℃左右的溫水緩慢澆灌管道(禁止用明火烘烤,防止管道開裂);每周打開管道檢查井,檢查井內管道是否有結冰,若有結冰需清除冰塊后,在井內安裝小型加熱燈(功率 200W),保持井內溫度≥5℃。
三、輔助設備防凍:覆蓋全系統,確保協同運行
污水提升泵(若有)是冬季防凍的重點,需做好泵體與電機保護。泵體外側包裹 3cm 厚的橡膠保溫套,電機外殼纏繞電伴熱帶(功率 10W/m),并設置溫度控制開關(低于 5℃啟動,高于 15℃關閉);每日啟動水泵前,需檢查電機絕緣電阻(≥0.5MΩ),若電阻過低,需烘干電機后再運行,避免因電機受潮短路;若水泵長期停用(如設備檢修),需排空泵體內積水,防止結冰膨脹損壞泵體。
曝氣系統(若有)冬季防凍需關注曝氣風機與管道。曝氣風機機房需安裝取暖設備(如燃油熱風機,保持機房溫度≥10℃),風機進風口加裝空氣預熱器(將吸入空氣加熱至 5℃以上),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風機導致內部部件凍損;曝氣管道需與進出水管道同步做好保溫與伴熱,定期打開曝氣支管閥門,檢查是否有結冰堵塞,若曝氣壓力驟升,需及時清理管道內冰塊,確保曝氣均勻。
在線監測設備(如液位計、水質檢測儀)需做好防凍防護。監測設備傳感器外側套保溫外殼(內置保溫棉),線纜穿保溫管敷設,若傳感器安裝在室外,需加裝防雨防凍罩;定期檢查設備顯示屏與數據傳輸情況,若因低溫導致設備死機,需重啟設備并采取額外保溫措施(如在設備周邊放置保溫箱),確保監測數據實時準確,為冬季設備運行調整提供依據。
四、停運設備防凍:全面保護,防止凍損閑置
新疆冬季若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需臨時停運(如農牧區冬季轉場),需徹底排空設備內積水,避免結冰損壞。先關閉設備進水閥,開啟排水閥與排污閥,將玻璃鋼化糞池、管道、水泵內的污水全部排空,再用壓縮空氣(壓力 0.6MPa)吹掃管道,確保管道內無殘留積水;對無法徹底排空的部件(如水泵機械密封腔),需注入防凍液(乙二醇含量≥40%,冰點≤-35℃),防止內部結冰。
停運設備的罐體與管道需加強保溫覆蓋。玻璃鋼化糞池在排空后,需在罐體內填充干砂(含水量≤5%),防止罐體因外部低溫收縮變形;管道外側額外包裹一層防水保溫棉,并用彩鋼板搭建臨時防護棚,避免風雪直接侵襲;設備電氣柜需斷開電源,柜內放置防潮劑(如硅膠干燥劑),防止低溫高濕導致電氣元件損壞,柜門用密封條密封,減少冷空氣進入。
定期檢查停運設備狀態,及時處理隱患。每周檢查設備保溫層是否完好,若有破損需及時修補;每月打開玻璃鋼化糞池檢修口,檢查罐內干砂是否受潮,若受潮需更換干砂;極端低溫天氣(低于 - 25℃)后,需檢查管道與罐體是否有凍裂痕跡,若發現裂縫,需標記位置并在天氣轉暖后及時修復,確保設備下次啟用時性能完好。
五、應急處理:快速響應凍害,減少損失
冬季若設備出現輕微凍害,需及時采取應急措施,避免故障擴大。若玻璃鋼化糞池接口處輕微結冰,可在接口外側包裹電熱毯(功率 500W),緩慢加熱至冰融化,再檢查接口密封情況,若有滲漏需補涂耐低溫粘結劑;若管道局部凍結長度較短(≤1 米),可用熱水毛巾包裹凍結段,逐步融化冰塊,融化后需檢查管道是否有破損,必要時用玻璃纖維布與樹脂修補。
若設備出現嚴重凍害(如罐體開裂、管道斷裂),需立即停用并制定修復方案。先切斷設備電源,隔離凍害部件,防止污水外溢污染環境;對開裂的玻璃鋼化糞池,需排空內部污水(若結冰需先融化),用玻璃鋼補丁修補裂縫,修補后需靜置 24 小時待樹脂固化,再進行閉水試驗,確保無滲漏;對斷裂的管道,需更換新管道并重新做好保溫與伴熱,修復后需試運行 24 小時,確認設備運行正常。
建立冬季應急保障機制,確保快速響應。提前儲備防凍應急物資(如電伴熱帶、保溫棉、防凍液、加熱設備),明確應急聯系人與維修隊伍(新疆冬季維修資源緊張,需提前對接本地維修單位);制定詳細的應急處理流程,組織操作人員培訓演練,確保在設備出現凍害時,能快速、規范處理,最大限度減少停機時間與經濟損失。
總之,新疆冬季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防凍保溫需覆蓋 “主體 - 管道 - 輔助設備” 全系統,結合地域凍土深度與低溫特點,采取 “保溫 + 伴熱 + 巡檢 + 應急” 的綜合措施。只有科學操作、細致維護,才能有效抵御冬季嚴寒,確保設備穩定運行,讓玻璃鋼化糞池等核心部件充分發揮污水治理作用,為新疆冬季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