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高溫,新疆100立方污水處理設備厭氧菌群養護注意
夏季高溫,新疆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厭氧菌群養護注意
新疆夏季高溫炎熱,部分地區正午氣溫可達 40℃以上,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(核心含玻璃鋼化糞池)內的厭氧菌群易受高溫影響,出現活性下降、代謝紊亂甚至大量死亡的情況,導致污水處理效率驟降。厭氧菌群作為污水凈化的核心 “力量”,做好夏季高溫養護,能確保菌群穩定發揮作用,保障設備處理效果,避免污水不達標排放。
一、控制玻璃鋼化糞池內水溫,為菌群營造適宜環境
新疆夏季高溫易導致玻璃鋼化糞池內水溫升高,需將水溫控制在厭氧菌群適宜范圍(35-40℃,中溫厭氧菌群最適溫度)。若監測到罐內水溫超過 42℃,需立即采取降溫措施:在罐體頂部搭建遮陽棚(選用遮陽率≥90% 的防曬網,棚高 2.5 米,避免遮擋通風),或在罐體外側噴灑清水(每日 3 次,分別在 10:00、14:00、16:00 高溫時段),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,降低罐體溫度,間接控制罐內水溫。
避免高溫時段大量接入高溫污水,減少水溫波動。新疆夏季生活或生產污水(如農牧區牲畜沖洗水、廠區冷卻廢水)溫度易升高,若污水溫度超過 45℃,需先引入臨時調節池(調節池內安裝攪拌裝置,加入常溫水稀釋降溫),待水溫降至 40℃以下再接入玻璃鋼化糞池;每日監測進水水溫(用溫度計在進水口采樣測量,每 2 小時 1 次),若進水水溫持續偏高,需調整進水時間,避開正午高溫時段(11:00-15:00),減少高溫污水對菌群的沖擊。
利用罐體結構輔助控溫,減少溫度驟升。10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若為分段式結構,可在段與段之間預留 5cm 寬的通風間隙,促進罐內熱量散發;罐體底部若鋪設砂石墊層,可適當增加墊層厚度(從 20cm 增至 30cm),利用砂石的隔熱性減緩外界高溫向罐內傳導;定期檢查罐體保溫層(若冬季未拆除),夏季需部分拆除或掀開頂部保溫層,避免保溫層阻礙熱量散發,導致罐內水溫過高。
二、合理控制進水負荷,避免菌群代謝過載
夏季高溫下厭氧菌群代謝速率加快,需適當調整進水負荷,防止菌群 “超負荷工作”。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日處理量為 100 立方,夏季需將進水負荷控制在設計值的 80%-90%(即每日 80-90 立方),分多次少量進水(每日 4-5 次,每次進水 20 立方左右),避免一次性大量進水導致罐內有機物濃度驟升,菌群無法及時代謝,引發酸化(罐內 pH 值下降);每日記錄進水量與進水有機物濃度(如 COD),若濃度超過 500mg/L,需稀釋后再進水。
控制進水污染物種類,減少對菌群的毒性影響。新疆夏季農牧區污水中易混入高濃度農藥殘留、牲畜糞便中的抗生素,或廠區污水中的化學藥劑,這些物質在高溫下更易對厭氧菌群產生毒性,導致菌群活性下降;需在進水口前增設格柵與過濾裝置(格柵孔徑 3mm,過濾層用石英砂),攔截雜質與部分有毒物質,同時定期檢測進水水質,若發現有毒物質超標(如氨氮超過 30mg/L),需暫停進水,待水質達標后再恢復,避免菌群中毒。
避免進水不均勻,維持菌群生長穩定。夏季若因降雨或生產波動導致進水驟增驟減,需通過調節池緩沖(調節池容積不小于設備日處理量的 50%),確保進入玻璃鋼化糞池的水量穩定;若進水暫時中斷(如管道維修),需向罐內注入少量清水(保持罐內液位穩定在 2/3 高度),并加入少量葡萄糖(每立方水加 50g),為菌群提供少量營養,維持菌群活性,避免因斷水導致菌群饑餓死亡。
三、監測罐內關鍵參數,及時調整養護策略
夏季需加密監測玻璃鋼化糞池內的 pH 值,確保菌群代謝環境穩定。厭氧菌群適宜在中性偏堿環境中生長(pH 值 7.0-7.5),高溫下若罐內有機物分解過快,易產生大量有機酸,導致 pH 值下降(低于 6.5),抑制菌群活性;每日用 pH 試紙或便攜式 pH 計檢測罐內污水 pH 值(在罐體中部采樣,每 4 小時 1 次),若 pH 值低于 6.5,需向罐內投加碳酸氫鈉(每立方水加 100g),調節 pH 值至適宜范圍,避免菌群因酸性環境受損。
監測罐內揮發性脂肪酸(VFA)濃度,判斷菌群代謝狀態。高溫下菌群代謝異常易導致 VFA 積累(正常濃度應低于 500mg/L),若濃度過高(超過 800mg/L),說明菌群分解有機物的速率小于產酸速率,易引發罐內環境惡化;每周采集罐內污水樣本,送實驗室檢測 VFA 濃度,若濃度超標,需減少進水負荷(降至設計值的 70%),并向罐內投加少量石灰水(調節 pH 值至 7.5),促進 VFA 分解,恢復菌群正常代謝。
關注罐內溶解氧與氣體產生量,間接判斷菌群活性。厭氧菌群需在無氧環境中生長,夏季若罐體密封不嚴(如檢修口蓋板未蓋緊),易導致空氣進入罐內,影響菌群活性;每日檢查罐體密封性,確保蓋板與接口處無漏氣;同時觀察沼氣產生量(若設備配套沼氣收集裝置),正常情況下 100 立方設備每日產氣量約 5-8 立方米,若產氣量驟降(低于 3 立方米),說明菌群活性下降,需排查水溫、pH 值或進水負荷是否異常,及時調整。
四、做好罐體清潔與防護,減少高溫下的額外干擾
夏季高溫易導致玻璃鋼化糞池內藻類滋生,需定期清理,避免爭奪營養。藻類在高溫與光照下易在罐體頂部或進水口附近生長,消耗罐內營養物質,同時產生氧氣,破壞厭氧環境;每兩周打開罐體檢修口,用長柄刷清理藻類(禁止使用化學除藻劑,避免傷害厭氧菌群),清理后檢查罐體內部防腐涂層,若因藻類附著或高溫老化出現剝落,需補涂抗高溫防腐漆(耐溫≥60℃),防止罐體被污水腐蝕,影響菌群生存環境。
防止高溫下污水異味擴散,同時保障罐體通風。夏季高溫會加速污水中有機物分解,產生的異味(如硫化氫)更易擴散,需在罐體檢修口安裝活性炭過濾裝置(定期更換活性炭,每月 1 次),減少異味污染;同時確保罐體有輕微通風(如在蓋板上預留微小通風孔,孔徑 5mm),避免罐內甲烷等氣體積累,既保障安全,又能通過微量空氣流通調節罐內環境,但需注意通風孔不可過大,防止大量空氣進入破壞厭氧環境。
定期清理罐內沉淀物,避免影響菌群活動空間。夏季污水中泥沙等雜質易在玻璃鋼化糞池底部沉積,若沉積厚度超過 30cm,會減少菌群活動空間,影響污水與菌群的接觸;每 3 個月(夏季可縮短至 2 個月)清理一次沉淀物,用吸泥泵從罐體底部緩慢抽取沉淀物(抽取量不超過罐內總容積的 10%),清理后向罐內補充少量厭氧菌種(按每立方水加 100g 菌種),快速恢復菌群數量,避免因清理沉淀物導致菌群總量下降。
五、應對極端高溫天氣,做好應急養護
當新疆出現極端高溫天氣(氣溫超過 40℃),需采取強化降溫措施,保護厭氧菌群。除搭建遮陽棚外,可在玻璃鋼化糞池罐體外側包裹一層反光隔熱膜(反射率≥85%),減少太陽輻射吸熱;若罐內水溫持續超過 45℃,需向罐內注入常溫水(每次注入 10 立方,每日 2-3 次),快速降低水溫,同時暫停進水,待水溫降至 40℃以下再恢復,避免菌群在極端高溫下大量死亡。
極端高溫下若菌群活性嚴重下降,需及時補充菌種,快速恢復處理能力。若監測到污水處理效率下降 50% 以上(如出水 COD 超過 120mg/L),說明菌群活性嚴重受損,需購買專用厭氧菌種(選擇耐高溫型號,適宜溫度 35-45℃),按說明書投加(通常每立方水投加 200g),投加后減少進水負荷(降至設計值的 60%),并保持罐內 pH 值穩定在 7.2-7.5,一般 7-10 天后菌群活性可逐步恢復,處理效率回升。
極端高溫天氣后,需全面檢查菌群狀態與設備情況。高溫過后,檢測罐內 pH 值、VFA 濃度與菌群數量,若發現菌群數量不足,需再次補充菌種;檢查玻璃鋼化糞池罐體是否因高溫出現變形或開裂(高溫易導致玻璃鋼材質軟化),若有輕微變形,需調整罐體周邊土壤壓力(如對稱回填少量素土),若出現裂縫,需用玻璃鋼修補劑填充修復,確保罐體完好,為菌群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。
總之,新疆夏季高溫下 100 立方污水處理設備厭氧菌群的養護,核心是 “控溫、穩負荷、勤監測、防極端”,通過科學調控罐內環境,減少高溫對菌群的不利影響,確保菌群穩定代謝。只有做好菌群養護,才能讓玻璃鋼化糞池充分發揮污水凈化作用,保障設備夏季穩定運行,為新疆地區夏季污水治理提供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