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第一:操作維護新疆大型污水處理設備的安全規程
安全第一:操作維護新疆大型污水處理設備的安全規程
在新疆操作維護大型污水處理設備(核心含 100 立方及以上玻璃鋼化糞池)時,安全是首要前提。新疆特殊的自然環境(多風沙、極端低溫高溫、部分區域地形復雜)與設備特性(大型化、多系統聯動),增加了操作維護的安全風險,如人員凍傷、設備風沙損壞、觸電事故等。制定并嚴格執行適配地域特點的安全規程,能有效規避風險,確保人員安全與設備穩定運行。
一、人員安全防護:適配新疆環境的全流程防護要求
(一)基礎防護裝備:應對多場景風險
操作維護人員需按場景配備專用防護裝備,覆蓋新疆復雜環境風險。日常巡檢時,需穿戴防砸防滑勞保鞋(應對戈壁地形碎石)、防紫外線安全帽與防曬服(夏季抵御 40℃以上高溫及強紫外線)、防塵口罩(風沙天氣過濾沙塵,防護等級不低于 KN95);冬季維護時,需額外穿戴防寒服(耐 - 30℃低溫)、保暖手套與護耳,避免長時間暴露導致凍傷,且所有防護裝備需定期檢查(每周 1 次),破損后立即更換,不可將就使用。
進入受限空間(如玻璃鋼化糞池檢修口、泵站集水池)作業,需強化專項防護。作業前必須穿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(防止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中毒)、全身式安全帶(配備 2 米防墜繩),并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(實時監測硫化氫、氧氣濃度,硫化氫≤10ppm、氧氣≥19.5% 方可進入);新疆部分設備安裝在偏遠區域,受限空間作業需至少 2 人協作(1 人進入作業,1 人在外部監護),監護人員不可遠離,且需保持通訊暢通(使用防爆對講機,避免信號中斷)。
(二)人員操作規范:杜絕違章行為
人員需經專項培訓考核合格后,方可上崗操作維護。培訓內容需包含新疆地域安全風險(如風沙天氣設備操作禁忌、冬季管道防凍操作)、設備安全操作規程(如玻璃鋼化糞池清掏步驟、曝氣系統啟停順序)、應急處置方法(如人員凍傷、設備漏電處理),考核通過率需達 100%,且每半年復訓 1 次,更新地域安全風險應對知識;嚴禁無證人員、未經培訓人員擅自操作設備,尤其禁止非專業人員拆卸玻璃鋼化糞池檢修口、操作高壓電氣設備。
作業前需做好安全確認,避免盲目操作。每日開工前,需檢查作業區域環境安全(如風沙天氣需確認設備周邊無易墜落物、冬季需清理作業面結冰)、設備狀態(如配電箱電源是否關閉、管道閥門是否處于安全位置);操作大型設備(如吊車清掏玻璃鋼化糞池污泥)時,需提前劃定警戒區(半徑≥15 米),設置警示標識(彩旗、警示燈),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,且作業期間需關注新疆天氣變化(如突發沙塵暴需立即停止作業),避免環境風險疊加。
二、設備操作安全:適配新疆特性的設備管控要求
(一)常規操作安全:覆蓋核心設備系統
玻璃鋼化糞池相關操作需嚴格遵循安全流程,避免結構損壞與環境風險。清掏污泥時,需先關閉進出水閥門,用抽糞車排空罐內污水至 1/3 液位,再用專用設備清理污泥,禁止用尖銳工具(如鐵鍬)直接刮擦罐體內壁,防止損壞防腐涂層;冬季開啟罐體伴熱裝置時,需先檢查伴熱電纜絕緣性(用萬用表檢測電阻≥0.5MΩ),確認無漏電后再通電,且升溫需循序漸進(每小時升溫不超過 5℃),避免溫差過大導致罐體開裂。
動力設備(如污水提升泵、曝氣風機)操作需規避機械與電氣風險。啟動水泵前,需檢查泵體有無沙塵堵塞(新疆風沙易導致葉輪卡頓),手動盤車確認無卡阻后再通電,啟動時需觀察電流變化(不超過額定電流 10%),異常時立即停機;風機運行時,禁止觸碰轉動部件(如葉輪、皮帶),且需定期清理進風口濾網(風沙天氣每 2 天 1 次),避免濾網堵塞導致風機過載損壞;所有電氣設備操作需單手進行,另一只手不可接觸設備金屬外殼,防止觸電。
(二)特殊環境操作:應對新疆極端條件
風沙天氣設備操作需強化防護與監控。風沙預警發布后,需提前關閉設備檢修口、通風口,用防水篷布覆蓋配電箱與在線監測設備,防止沙塵侵入;若需在風沙天氣應急操作(如管道堵塞疏通),需額外安排 1 人專職觀察環境變化,風速超過 6 級時立即停止作業,且操作后需及時清理設備表面沙塵,檢查電氣線路有無沙塵堆積(避免短路),確認無隱患后再恢復設備運行。
冬季設備操作需重點防范凍害與觸電。開啟管道伴熱系統前,需檢查伴熱電纜是否有破損(冬季低溫易導致電纜老化開裂),且伴熱系統需與溫度控制器聯動,避免過度加熱浪費電能或引發火災;冬季設備檢修時,若需用水清理(如沖洗管道),需及時排空積水,防止管道結冰膨脹損壞,且清理后需擦干設備表面水分,避免人員觸碰時打滑或設備電氣部件受潮漏電;新疆部分區域冬季電力供應波動,設備操作時需關注電壓變化(用萬用表實時監測,電壓波動超 ±5% 時暫停操作)。
三、設備維護安全:全周期管控的安全要點
(一)日常維護安全:預防為主
日常維護需按計劃開展,避免突擊維護帶來的風險。每周維護時,檢查玻璃鋼化糞池外觀有無裂縫(冬季凍脹易導致罐壁開裂)、管道接口有無滲漏,檢查時需與設備保持安全距離(至少 0.5 米),避免滲漏污水接觸皮膚;每月維護電氣系統時,需先斷開總電源(懸掛 “禁止合閘” 警示牌),再檢查線路端子有無松動(新疆干燥多風沙易導致接觸不良)、漏電保護器是否正常(按試驗按鈕驗證跳閘功能),維護后需逐項恢復,不可遺漏部件。
維護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需安全處置,避免環境污染與二次風險。清理的玻璃鋼化糞池污泥需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運輸處置,不可隨意傾倒在草原、農田或戈壁(新疆生態敏感區域嚴禁污染);更換的廢舊部件(如管道、閥門、濾網)需分類存放,可回收金屬部件需交由合規廢品站處理,不可回收部件需集中運輸至指定垃圾填埋場;維護時使用的化學藥劑(如除垢劑、消泡劑)需單獨存放,遠離火源與飲用水,且使用時需佩戴化學防護手套,避免皮膚直接接觸。
(二)大修維護安全:強化管控
設備大修(如玻璃鋼化糞池防腐層修復、大型水泵更換)需制定專項安全方案。方案需明確作業流程、安全風險點(如高空作業、動火作業)、管控措施,且需經技術負責人與安全負責人雙重審批后方可實施;新疆部分大修作業需在戶外進行,需提前查看天氣預報,避開風沙、暴雨、極端低溫等惡劣天氣,且作業現場需設置臨時安全指揮點,配備急救箱(含止血藥、凍傷膏、燒傷膏等適配新疆場景的藥品)。
動火作業(如設備支架焊接、管道切割)需嚴格執行審批流程。作業前需辦理動火許可證,清理作業現場 5 米范圍內的易燃物(如塑料包裝、雜草),配備 2 具干粉滅火器(容量≥4kg)與 1 名專職看火人;新疆干燥多風,動火作業需搭建臨時防風棚,防止火星隨風引燃周邊物品,作業后需檢查 30 分鐘,確認無余火后方可離開;若動火點靠近玻璃鋼化糞池,需在罐體表面覆蓋防火毯,避免高溫損傷罐體。
四、應急安全處置:應對新疆地域的突發風險
(一)人員傷害應急:快速響應減少損傷
人員遭遇凍傷、中暑等新疆地域特有傷害時,需按專用流程處置。冬季人員凍傷后,需立即轉移至溫暖環境(如臨時取暖棚),用 37-40℃溫水浸泡凍傷部位(不可用熱水或火烤),浸泡時間 15-30 分鐘,待皮膚恢復紅潤后涂抹凍傷膏,嚴重凍傷需立即送醫;夏季人員中暑時,需迅速轉移至陰涼處,解開衣物,用涼水擦拭身體降溫,補充含鹽飲用水(每 1000mL 水加 9g 食鹽),若出現意識模糊,需立即撥打新疆當地急救電話(120),不可拖延。
人員觸電、有毒氣體中毒等緊急情況,需按優先級處置。發現人員觸電,需立即斷開電源(或用干燥木棒、竹竿挑開電線),不可直接接觸觸電者,待觸電者脫離電源后,檢查呼吸心跳,無呼吸心跳時立即進行心肺復蘇,同時撥打急救電話;人員進入玻璃鋼化糞池后若發生硫化氫中毒(出現頭暈、惡心、呼吸困難),外部監護人員需立即用安全帶將其拉出,轉移至通風處,佩戴正壓式呼吸器進行急救,嚴重時及時送醫,且不可盲目進入罐內救援,避免擴大傷亡。
(二)設備故障應急:防止風險擴大
設備出現泄漏、火災等故障時,需按流程快速處置。玻璃鋼化糞池出現污水泄漏時,需立即關閉進水閥,用沙袋圍堵泄漏區域(鋪設塑料膜防止污水滲入土壤),泄漏污水需用罐車轉運至其他處理設施,不可任其擴散;設備電氣系統起火時,需立即斷開電源,用干粉滅火器滅火(不可用水滅火,防止觸電),滅火后檢查火災原因(如線路老化、沙塵短路),修復后方可恢復供電;新疆部分設備位于偏遠區域,故障處置后需及時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備,避免引發環境投訴。
極端天氣導致設備故障(如沙塵暴損壞風機、暴雪壓垮保溫棚),需優先保障人員安全。突發沙塵暴時,需立即停止戶外作業,人員撤離至室內安全區域,待風沙減弱后再檢查設備損壞情況(如風機葉片是否變形、玻璃鋼化糞池蓋板是否被吹開),損壞部件需及時更換,不可帶病運行;暴雪天氣后,需先清理設備周邊積雪(防止積雪融化導致設備受潮),檢查保溫棚結構安全性(避免坍塌砸傷設備),再逐步排查設備凍害情況(如管道是否結冰、伴熱系統是否正常),恢復運行前需進行空載測試,確認無問題后再投入使用。
總之,新疆大型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維護安全規程,需緊密結合當地地域特點,從人員防護、設備操作、維護管控、應急處置四個維度構建全流程安全體系。只有嚴格執行規程,將安全要求落實到每一個操作細節,才能有效規避新疆復雜環境帶來的風險,實現 “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” 的目標,確保人員安全與設備長期穩定運行,為新疆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堅實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