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景區150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注意事項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注意事項
新疆景區多位于生態敏感區(如草原、湖泊、山地周邊),且游客流量季節性波動大(旺季激增、淡季驟減),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作為景區污水預處理核心設施,建設需兼顧生態保護、游客體驗與設備適配性。若建設不當,易污染景區環境、影響游客觀感,甚至違反環保法規。因此,明確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注意事項,是保障景區污水治理達標、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。
新疆景區玻璃鋼化糞池建設需適配特殊氣候,冬季嚴寒易導致池體凍裂,夏季高溫多風沙易加速設備老化,同時需避開游客活動密集區(如景點、步道、停車場),避免施工與運行影響旅游秩序。掌握建設要點,能幫助景區在 “環保達標” 與 “旅游服務” 間找到平衡,確保設施既發揮預處理作用,又不破壞景區生態與景觀。
隨著新疆對景區環保要求的提升,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需符合《旅游景區環境保護規范》及地方生態標準,如與景區生態紅線保持安全距離、污水預處理效果達標等。規范建設不僅能避免景區因環保問題被整改,還能提升景區形象,為游客打造 “生態友好” 的旅游環境,助力景區長遠發展。
一、建設選址需兼顧生態保護與游客體驗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選址,需遠離景區核心景點(如湖泊、草原、古跡),距離不小于 50 米,避免施工與運行破壞景觀完整性,同時防止污水滲漏污染景點周邊土壤與水體,影響游客游覽體驗。若景區有生態保護紅線,需嚴格在紅線外選址,確保符合景區生態規劃。
選址需避開游客活動密集區,如步道兩側、停車場周邊、餐飲住宿集中區,距離不小于 30 米,減少施工期間的噪音、粉塵對游客的干擾,同時避免運行中設備異味影響游客停留。可選擇景區邊緣的閑置地塊(如廢棄基建用地、林地間隙),既便于污水收集,又降低對旅游活動的影響。
選址需考慮污水收集范圍,確保覆蓋景區餐飲、住宿、公共衛生間等污水排放源,且污水能通過重力自流進入化糞池,減少提升泵使用,降低能耗與運維成本。若景區地形有坡度,需將化糞池選址在略低于污水排放源的區域,利用地勢差優化污水輸送,契合景區分散式污水排放特點。
二、池體材質與結構需適配景區氣候
玻璃鋼化糞池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需選用高強度材質,玻璃纖維含量不低于 65%,樹脂選用耐高低溫的乙烯基酯樹脂,確保能耐受 - 30℃冬季低溫與 40℃夏季高溫,避免池體因溫差大出現脆裂、老化。同時,池體壁厚不低于 15 毫米,增強抗沖擊能力,防止景區游客、動物意外碰撞導致損壞。
化糞池結構需采用三格分級設計,第一格(沉淀區)容積不低于總容量的 50%,適配景區旺季游客多、污水含大量食物殘渣的特點,確保固體雜質充分沉淀;第二格(厭氧區)容積不低于 30%,延長有機物分解時間;第三格(澄清區)容積不低于 20%,提升預處理效果,減輕后續處理設備負荷。
針對新疆景區多風沙的特點,化糞池頂部需設計密封式蓋板,蓋板材質選用玻璃鋼復合板,表面涂刷抗紫外線涂料,防止風沙堆積堵塞蓋板縫隙,同時避免紫外線暴曬加速蓋板老化。蓋板需預留檢修口與清掏口,且檢修口配備防塵蓋,減少風沙進入池體內部。
三、防腐防凍措施需契合景區環境
新疆景區冬季嚴寒,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需做好防凍處理,池體外部包裹 8-10 厘米厚的聚氨酯保溫層,保溫層外覆蓋防水布,防止積雪融化滲入保溫層降低效果;若景區冬季氣溫低于 - 25℃,需在保溫層外側加裝電伴熱帶,溫度設定在 5℃-8℃,防止池內污水結冰膨脹損壞池體。
景區若位于鹽堿地周邊(如沙漠邊緣景區),化糞池建設需強化防腐處理,池體內部涂刷耐鹽堿防腐涂層,厚度不低于 0.8 毫米,防止污水中鹽堿成分腐蝕池體內部;同時,在化糞池基礎周邊鋪設土工布隔離層,避免周邊土壤中的鹽堿成分滲透至池體底部,延長池體使用壽命。
化糞池進出水管道需同步做好防腐防凍,管道選用同材質玻璃鋼管道,外壁包裹與池體一致的保溫層,接口處采用耐鹽堿密封膠密封,防止溫差導致管道熱脹冷縮出現滲漏。管道敷設需深埋至景區土壤凍層以下(新疆景區凍層深度通常為 1.2-1.5 米),避免冬季管道結冰堵塞,確保污水穩定輸送。
四、施工流程需減少對景區運營的影響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,需選擇景區淡季(如冬季、非節假日)施工,避免施工占用旅游旺季時間,減少對景區正常運營的干擾。施工前需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,明確施工時段(如每日游客較少的清晨、傍晚),并在施工區域設置圍擋與警示標識,防止游客誤入。
施工過程需控制噪音與粉塵,選用低噪音的挖掘設備、攪拌設備,必要時加裝隔音罩;施工場地定期灑水降塵,避免粉塵擴散至景區游覽區域,影響游客健康與景區空氣質量。同時,施工廢料需及時清理外運,不得在景區內堆積,保持施工區域周邊環境整潔。
施工需保護景區周邊植被,若施工區域有樹木、花草,需提前移栽至臨時區域,施工完成后重新定植,避免直接砍伐破壞;若需開挖林地,需提前獲得林業部門許可,施工后及時恢復植被,確保景區生態環境不受破壞,契合景區 “生態優先” 的建設理念。
五、與后續處理設備的協同建設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,需與景區后續污水處理設備(如一體化處理設備)協同規劃,兩者間距控制在 15-20 米,減少連接管道長度,降低污水輸送過程中的能耗與滲漏風險。同時,管道直徑需與后續設備接口匹配,通常選用 DN300-DN400 玻璃鋼管道,確保污水輸送通暢。
協同建設需考慮景區污水量波動,在化糞池與后續設備間增設調節池,調節池容積不低于化糞池日處理量的 30%,適配景區旺季污水量驟增的特點,避免污水超出后續設備處理負荷,導致處理效果不達標。調節池需同步做好防腐防凍,與化糞池共用保溫、防腐系統,降低建設成本。
協同建設需預留監測接口,在化糞池出水口與后續設備進水口安裝流量、水質監測儀表,實時監測預處理效果與污水輸送狀態,便于景區運維人員及時調整運行參數。監測數據可接入景區智慧管理系統,實現遠程監控,減少人工巡檢頻次,適配景區運維人員有限的特點。
六、清掏與運維設計需適配景區管理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,需設計便捷的清掏通道,清掏口寬度不小于 1.2 米,且通道連接景區內部道路,便于清掏車輛(如吸污車)進入,避免清掏時占用游客步道或破壞植被。清掏周期需根據景區客流調整,旺季每 1-2 個月清掏一次,淡季每 3-4 個月清掏一次,確保池體有效容積。
化糞池周邊需規劃污泥暫存區,暫存區面積不小于 10 平方米,地面鋪設防滲膜,防止污泥滲漏污染土壤;暫存區需遠離游客活動區與水體,且配備遮陽棚,避免污泥暴曬產生異味。污泥需由有資質的單位定期清運,不得在景區內隨意處置,符合景區環保要求。
運維設計需簡化操作流程,化糞池配備智能液位傳感器,當池內沉淀物達到警戒液位時,自動向景區運維人員發送清掏提醒,減少人工巡檢工作量。同時,在化糞池周邊設置簡易運維工具箱,存放常用檢修工具與密封膠,便于運維人員快速處理小故障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。
七、景觀融合設計需提升景區整體美感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,需進行景觀融合設計,在化糞池周邊種植耐鹽堿、易養護的本土植物(如沙棘、苜蓿、新疆楊),形成綠色隔離帶,掩蓋設備外觀,提升周邊景觀美感,避免設備與景區自然景觀脫節。植物種植需疏密有致,不影響設備檢修與清掏。
化糞池蓋板表面可進行景觀化處理,如繪制與景區主題相關的圖案(如草原、湖泊、民族文化元素),或設計成仿自然山石造型,使其融入景區環境,減少游客對 “污水設備” 的突兀感。圖案需選用耐紫外線、防褪色的涂料,確保長期保持美觀。
施工區域周邊需設置生態圍欄,圍欄材質選用木質或仿石材質,高度不低于 1.2 米,既起到隔離保護作用,又與景區景觀風格協調。圍欄上可懸掛景區環保宣傳標識,向游客傳遞 “生態保護” 理念,將化糞池建設與景區環保教育結合,提升景區文化內涵。
八、建設需符合景區環保與審批要求
新疆景區 150 立方玻璃鋼化糞池建設前,需完成環境影響評估,提交景區環保部門審批,評估內容包括污水滲漏風險、生態影響、對游客體驗的影響等,確保建設方案符合《新疆旅游景區環境保護管理辦法》。若景區位于自然保護區、濕地公園周邊,需額外獲得相關主管部門許可。
建設需選用環保型材料,如玻璃鋼樹脂需符合國家環保標準,無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質釋放;保溫材料選用阻燃、無污染的聚氨酯材料,避免施工與運行中產生有毒有害物質,影響景區生態與游客健康。材料進場前需提供質量檢測報告,確保達標。
建設完成后需進行環保驗收,邀請景區環保部門、監理單位參與,驗收內容包括池體密封性(滿水試驗 24 小時無滲漏)、預處理效果(出水懸浮物含量低于 100mg/L)、景觀融合度等,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驗收資料需存檔,以備后續環保檢查,確保景區污水治理合規運營。
下一篇: 新疆150立方污水處理設備防腐注意事項